您好,欢迎来到魔法化学网!

大宗B2B电商的时机和“企业、商人、供应链的三个漏斗”

大宗B2B电商的发展虽然在绝对融资金额上,近年来取得了不小的成绩。但实际发展情况,每个平台都或多或少的遇到了一些问题。资本寒冬的到来,也使每个平台都在转变策略,真正的去探索有收入的商业模式,甚至必须争取尽早盈利。

浓谈君把自己的想法形成出来和大家分享,对或不对不必太在意。
一是每个垂直领域的情况不同,
二是大环境和每个项目的资源不同,
三是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。

本文多处引用了嘉御基金的卫哲卫总的经典观点,卫总的观点很多源自于阿里,并在多个场合做了分享,浓谈君对此十分认同,很多直接拿来用,向大佬致敬。

大宗B2B作为一个大类,既有B2B的很多通性,又有自身的很多特点。我们谈B2B,不能一概而论,做工具的和做电商的都叫B2B,差异其实很大。奉上精简版“大宗B2B电商“思考框架作参考。

此导图,几乎涵盖了重点的点,例如品类的特性,全球化,交易型和分销型,品类的选择和特点,具体的互联网产品选择,模式选型,需要运用的互联网运营方法,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的贸易服务,进出口贸易服务的发展趋势等。

想说的内容太多,本文先对下面两点尝试做一些探讨。

一,B2B电商的时机和趋势
首先说说,大宗B2B电商的发展背景。自十多年以前开始的阿里巴巴,慧聪网,中国制造网,易贸,金银岛,卓创,CCF,开始的信息类网站,形成了第一波信息媒体类的电子商务网站。这一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信息传递和企业获客的问题。盈利模式主要是会员费,信息费,广告,会议等等。

大名鼎鼎的“中供铁军”地推强兵,虽然把最低五万块一个的会员卖掉了不知道不少出去,实际对成交带来的帮助,还只是只能起到信息辅助的作用,大量的痛点实际上并未解决。

随着时代的发展,在四万亿刺激后的中国各行业基础产能,有了极大规模的扩张。而当强心针效果退去,扩张后的产能竞争带来了就是恶性竞争,降价再降价。市场就是这样,竞争实力差,管理不善的企业,要么关停,要么退出,要么有实力可以继续扛。

同时,泡沫过去,很多如钢贸商融资崩盘,青岛港大宗矿石“消失”,贷款联保连坐 等标志性事件的发生,使得传统的渠道空出了不少空档。

市场就是这样,总在发展中,其实从需求上看,相当部分原料的需求都是增长的。并且随着消费升级,对高端原料的需求更是如此。只是我们的产能扩张的太快,计划性统筹的缺失,只能靠市场进行自我调节了。

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,人口构成不同了。大量的80/85后逐渐进入产业核心层,这批人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是相当快的。微信的普及率则高到吓人,基于微信的朋友圈,群聊,公众号的生态已经可以实现绝大部分B2B平台希望实现的功能。人的互联基础已经有了,在这片土壤里能长出什么,则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。

真正接触过产业的人,亦会发现另外一个问题:产业的人力成本在大幅上升,工人成本大幅增加了且不好招。大规模投入产业升级,减少用人投入是一个解决方案。如何能更好的优化企业组织效率,优化营销效率从而节约成本,改善销售方式是互联网可以发挥作用的。

产业发展的马太效应,产业的集中度其实经过市场的自然选择后,在逐渐趋高了。这两点,在成熟欧美市场看来,都是已经被验证验证的。而我们正处于这个发展过程当中。

从大宗商品的价格走势来看,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2016年以来,国内产能超过世界产能三分之一,并且国内的头部十家生产厂商可以占到国内总产能50%或更多的品类,几乎都有了大幅度的价格上涨。除了受大期货资金影响,如部分矿产,金属,维生素,聚氨酯原料,化肥。(由于能力及渠道有限,未能做全面统计,且这方面需要做专题专项研究)

这里有一个观点,垄断的品类是不适合做大宗B2B平台的。尤其是上游已经形成相对“托拉斯式垄断”的品类,垄断是产生超额利润的高级形式,对于这些品类,互联网能发挥的作用很有限,不足以支撑一个平台形成。

并且,其实互联网在大宗B2B中起到的趋势,就是帮助那些大宗B2B参与者更好的形成行业的有效集中度。

市场的增长是相对固定的,而市场这块相对稳定的蛋糕怎么切,如何能更快,更好的占据行业的优势地位,除了在生产端升级,在B2B上的投入和尝试都有可能找到新的玩法。

大宗B2B,避不开大宗品的特性,金融属性。那么在金融资本和产业供需双重影响下的市场,会以哪些因素为主导,会不会有更多的黑天鹅出现?在供应链当中改如何更好的提供服务效率,打造平台的服务价值。如何真正的形成产业大数据的最终价值,都需要摸索。

二,“企业,商人,供应链的三个漏斗”

下面开始说点具体的,先说三个漏斗。

我们都说B2B,尤其以阿里的B2B观点来看。核心是Business to Business,企业对企业,和Business People to Business People。商人对商人

在企业维度来看,卫哲卫总的这四个维度概括很准确。并且这是个漏斗,最终能漏下来多少,是一个平台做的好与不好的直接考量点。

企业用户漏斗

先说覆盖率:覆盖率是做平台的基础。

比如我们做一个垂直行业,首先要了解这个行业的生态,而这个生态往往是模糊的。

从业务逻辑上,应该去服务那些头部的企业,帮助他们去更好的扩张,还是应该聚合那些长尾未被服务好的企业,通过聚来获得行业运行效率的提升?

这个行业里面究竟有多少家企业,这些企业的区域协同效应是否有地理覆盖半径。先从哪个区域开始做,如何挖掘这些企业用户。

有多少是网上可以找到的,有多少是必须地推才能找到的。有很多小微企业,小到没有营业执照,没有公司名称,不开发票,只有一个车间,这样的企业是不是平台的客户,当然是。如何把他们有效率聚到平台上,是个难题。

比如扫钢贸大厦,扫产业工业园,扫产业集散地这样的方式,获客的成本和效率如何?

转化率:有多少用户会成为平台的使用用户。

从这一步开始,难度就开始变大了。

在每个生态中,我们要看,有多少是强关系的,虽然有些交易不同企业间发生的,有哪些是已经形成了长期稳定合约关系的?强关系的强度有多强,是不是有可能被打破?有多少交易是相对弱关系的,并且有可能被重构的。

平台对客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,用户是冲着什么开始尝试使用平台的服务。

“多,快,好,省”,不能都打,哪一点,或者哪两点是平台的运作核心。尤其是供应链服务为核心的2 B的平台,是在信息,交易,物流,供应链哪一点上给客户提供了价值。

复购率:用户是不是长期使用平台的服务

2B的特点是采购频次高,尤其大宗领域。买卖的频次甚至可能会超过每天一次。这是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剧烈的特性决定的。越是上游的品类,频次越高。但我们要分清,哪些品类是适合交易所类型的,哪些品类是和供应链真正相关的。

平台的服务,口碑如果真正做到了给客户提供真实价值,或者真正的在供应链渠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,用户的复购率一定是正向增长的。

渗透率:这是电商平台的难点和终极追求

从供应链角度看,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把所有的采购和销售通过一个渠道来做。这样等于是把自己的命脉交给了这个渠道来掌握。

那一个企业一定是有不同交易渠道的,可能有的好一些,有的是备用。做过一线销售的人都知道,除非你卖的是垄断产品,开始的时候都是做客户的备胎,通过相当长的合作考验,才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。

对于2B电商平台来说,如何打造平台的信用度,如何把客户更多的需要服务的行为转移到平台上来,真正的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。或者真正的做好渠道分销的事儿,做好一个互联网+贸易商,都是需要选择的。

从平台的角度总是会觉得,平台来给客户做服务的。但现实的分销渠道中,用户会想,我的客户被你平台知道了,如何能保证我的客户不被平台抢走?

平台能不能真正忍得住不去撬客户的渠道资源,真正建立起平台信用,并且树立起良好的口碑持续的运作下去,是考验平台的大难点。

而对于自营平台来说,和更多人合作,结合互联网的运作模式做好渠道分销这门生意,平台分利给合作方,才能真正的做大做强。

AARRR漏斗

商人对商人。

马云其实早就把这个事情看的很清楚。做生意,有时候是个低频的事。那商人们平时需要干什么,就需要一个社群来交流。这是个生意圈,只有在这个圈子里面建立起了可被引导,被服务的商人圈子,才能挖掘出更多的平台价值。

AARRR模型相关的文章非常多,在这里简单做个描述,这是2C用户获客的重要模型。

通过获客,激活,留存,收入,传播这五个环节,引导用户进平台,提高获客的ROI。

具体的定义不细说了,想说的是,其实很多平台并没有真正看到商人对商人这里面的价值。普遍认为这是个可有可无,与成交相比,是个不甚重要的部分。

举个例子来说,大部分B2B平台都有公众号,订阅号也好,服务号也好。但公众号应该做什么内容,订阅号和服务号是不是应该重点发展的,其实绝大部分平台都没有想清楚。服务号做交易功能是一方面,做业内信息是另外一个方面。

但这里把用户引流来以后究竟该干嘛,如何通过数据分析和运营手段进一步进行用户运营,真正的建立起可控可引导的用户社群,其实是可以做很多尝试的。

阿里巴巴就是个商人社群转电商的典型案例,还有无数的社群转电商。垂直社群如何运用如何把AARRR的用户运用模型贯彻其中,可以借助互联网运营的方式和“套路”。一个运营良好的垂直社群转做电商,是有天然壁垒和优势的。社群内的KOL带来的价值,用户的交互价值,对平台形成和口碑建立的影响都是难以估量的价值。

做B2B,既要抓企业,也要抓用户。客户企业中的不同角色在平台中都要给分层分级的对待。老板的诉求,业务员的诉求,文员财务的诉求都是不同的。需要分别对待,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客户服务体系和激励体系。

举个例子,一部分供应链环节中,相关的操作人是有个人“回扣”的,有些行业甚至形成了潜规则。而这些“潜规则”则是平台想要切入进去的难点和痛点。那么通过抓住人的诉求,设置好相应的平台激励,把事情做到明处,虽然可能力度没那么大,但要相信,背后收黑钱的压力,其实是很大的。从企业角度,一个阳光下的平台,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好的服务。

运营好用户社群,做好用户的分级分层,按照用户沙漏尽量多的做好每一层的转化率,得用户者得天下呐!

供应链漏斗

虽然这四个点都谈烂了,供应链电商的核心逻辑几乎还是脱离不了这些点。

但其实这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点,每一层的转化率到下一层级究竟如何?换句话说,这个漏斗能不能真正漏的下来。

大宗B2B的平台几乎都沿着交易(撮合交易),物流,供应链金融这条标准化道道路在探索。交易做到一定程度就开始做物流,但物流部分,是想独立出来做一个单独的第三方物流承运人,还是和外部物流合作,给平台的业务做进一步物流服务。

如果不区分物流的需求来源,单独做物流匹配,和平台的交易关联性不大,那从理论上来说,这个交易转物流的转化逻辑就是不成立的。

同理,做供应链金融,如果没有配合物流做供应链控制,其实谈不上真正的互联网供应链金融。传统的供应链金融一直在做了很多年,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控制好物的流动,而不能规模化的复制,那么这个四流的逻辑其实是不通的。

所以,即使平台遇到的阻碍再大,困难再多,客户再不配合。如果需要沿着这个四流的逻辑去探索,一定要重视供应链每个层级的转化率,这一点是最难的,也是最不能回避的。

小结
虽然大宗B2B遇到了一些困难,尤其是以撮合切入的各类大宗B2B平台,发展的并未尽如人意。尤其以互联网对角度来评价,产业互联网+,是否真正的验证了模式,是否真正的有爆发期的增长潜力和价值,前路还需要太多探索。

浓谈君坚信,真正能给产业效率带来提升,能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,能更好以供应链服务为本,提高产业运行效率的平台,一定是个更有价值的平台。

大宗B2B,首先得是个生意,要遵从生意的规则。给客户提供了哪些价值,“多快好省”从哪点开始切? 如何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,用互联网的思考方式,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和心态,去做产业渠道升级的尝试。互联网进入下半场,真正有格局,有毅力,有耐心的平台才能真正的跑下去。

困难巨多,机会更多,坚持就是胜利!

P.S.下期预告 “撮合、自营、地推、效率、盈利”B2B电商五大受争议点。

未经允许不得转载:化工,化塑B2B,产业互联网资讯 » 大宗B2B电商的时机和“企业、商人、供应链的三个漏斗”

分享到:更多 ()


看完这篇还不够?如果您也在化工行业B2B电商企业工作,并且希望自己的公司被报道,请将文章通过邮件发至info#mofahuaxue.com(请将#换成@)!欢迎向魔法化学供稿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